中醫觀點中的過敏問題

什麼是過敏?

敏感或過敏是西醫名詞。人體免疫系統為保護身體,免遭外來或有害物質破壞,會產生排斥自衛機制。過敏症是身體免疫系統對正常或無害物質(致敏源)的一種不正常反應,表現為過度反應現象。常見的過敏症包括過敏性鼻炎、食物過敏、蕁麻疹、過敏性濕疹、異位性皮膚炎、哮喘、超敏反應(anaphylaxis)等;過敏症狀表現可能是流鼻水、打噴嚏、呼吸困難、紅眼、皮膚搔癢、腫脹、紅斑、丘疹、水泡、嘔吐、下痢等。


傳統中醫學並無“過敏”這個名詞。不過藉由過敏症的表現,中醫認為過敏症的病機是身體稟賦不耐,即特異體質是過敏性疾病發生的內在條件。


造成過敏的特異體質與遺傳關係密切,中醫一般理解為稟授於父母的先天之精不足,使腎精虧虛,不能濡養它臟,易致肺脾腎三臟皆虛,影響氣血生化和水液代謝,再遇外邪夾擊,就會引起過敏症狀。

致敏原是什麼來的?

致敏原指能夠引起身體免疫系統異常反應的成分物質。常見的致敏原可以是來源於環境,例如花粉、粉塵、霉菌、動物毛髮、氣味;來源於食物,例如食品添加劑、調味料、花生、果仁、蛋、牛奶、小麥、大豆、海產類等;某些藥物或昆蟲叮咬亦可能引發全身性過敏反應。


從傳統中醫角度理解,這些源於外在的致敏原,如花粉、魚蟹、環境灰塵等,可以看成是外在致病因素,而有關疾病通常歸納為外感病範疇。同時,致敏原又可辨識為六淫之邪侵犯人體,如風邪、熱邪、寒邪、燥邪、濕邪,甚至多種外邪相兼的病情。

身體的過敏反應

現代對體內過敏反應的認知:抗原→抗體→抗原抗體交互作用→組織胺釋放→過敏症狀

過敏發生於呼吸系统

過敏發生於呼吸道的情況,如過敏性鼻炎(鼻敏感)及哮喘等頗為常見。按照鼻敏感症狀的發生規律,又分為季節性及終年性兩類。其表現通常有鼻塞、流鼻水、鼻癢、反覆打噴嚏、眼癢、流眼水等。


季節性鼻敏感易於春夏較暖和潮濕的氣候出現,其成因多由花粉或霉菌孢子引起,又稱為“花粉症”。終年性鼻敏感者,全年都會有症狀表現,可以由麈蟎、灰塵、毛衣及動物毛屑等致敏原引起。


從中醫角度看,肺臟位於胸腔,開竅於鼻,古人稱之為“華蓋”,意指古代帝王的車蓋,覆蓋五臟六腑之上,位置最高,肺臟猶如傘蓋保護位居其下的臟腑。


肺主氣,司呼吸,通調水道。肺臟通過吸入清氣,呼出濁氣,為身體進行氣體交換,調節呼吸運動;也通過疏通水道,調節體內水液代謝。


致敏原經由呼吸道進入人體,影響肺臟功能。外邪侵擾肺臟,令宣發肅降失調,引起咳嗽、氣喘和呼吸困難等;影響肺臟通調水道和輸布津液之功能,形成痰飲阻塞鼻竅,就會致鼻塞、流鼻水、打噴嚏等。

 

過敏發生於皮膚

因接觸、昆蟲叮咬、吸入或攝入致敏原,而引起的皮膚過敏反應,表現為各種皮炎、濕疹或蕁麻疹(風疹)。

蕁麻疹(風疹)

蕁麻疹又名風疹,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,急性的佔大多數。

麻疹

 

風疹團

急性蕁麻疹常突然發生,表現為全身或局部皮膚瘙癢,出現大小不等的團塊,皮斑稍微突起,並見到明顯的邊界。患者還可能有腹痛、噁心、嘔吐,嚴重時會出現氣喘、呼吸困難等。皮膚反應通常持續數分鐘至十幾小時,然後消退,遇相同致敏原時又再發作。


慢性蕁麻疹病程可以持續數月或數年,有些患者則是隔一段時間就反覆發作一次。症狀只有皮膚團塊和瘙癢,一般沒有噁心、嘔吐、氣喘等。


中醫古籍中所記載的“風疹”、“癮疹”、“赤疹”、“白疹”、“風疹塊” 等病名,都類似於現代的蕁麻疹病情。其成因包括先天特異體質、氣血虛弱、不耐外邪入侵,尤其與感受風邪關係密切;亦有因飲食不當或情緒影響而起。其中醫病機包括風邪乘虛而入,與寒或熱相搏;素體氣血不足,血虛生風;過食或不耐發物,導致胃腸不和,蘊濕生熱,使病邪客於肌膚而引發風疹。


濕疹

濕疹是一種不具傳染性的皮膚病 ,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。急性濕疹可能只維持數小時至一兩天時間;而慢性濕疹則表現長達數月至數年持續的反覆發作。


濕疹的誘發因素可能是遺傳決定,可以是接觸到某些物質,如灰塵、花粉、毛衣、寵物毛髮和皮屑;進食某些食物,如雞蛋、牛肉、蝦蟹海產、奶類製品等;真菌感染;亦可能受情緒或自身免疫狀況所影響。


濕疹可在全身任何位置發病,常見於頭面部、耳周、手腕、肘彎、腋窩、膝窩等部位。受影響的部位呈現表皮乾燥、痕癢、紅腫、水泡,甚至皮膚變厚、變粗、膚色加深等;嚴重時患處會結痂、皮屑脫落、滲液。

頭部和臉部區域的濕疹

頭部和臉部區域的濕疹


傳統中醫並無西醫學“濕疹”這個病名,但中醫古藉中有很多相關記載,大都按發病部位而命名,如生於耳廓稱為“旋耳瘡”;發於手背稱為“瘑瘡”;生於肘彎、膝窩稱為“四彎風”;生於小腿稱為“濕臁瘡”;發於陰囊稱為“腎囊風”;發於頭面則稱為“面油風”。


濕疹多見於嬰幼兒,素有「母食五辛,父餐炙煿,遺熱與兒或胎中血熱,落草受風」說法,即因遺熱、遺毒及血熱受風等所致,近似於現代醫學所說的遺傳因素。


濕疹病因與風邪、濕邪、熱邪、寒邪、血熱、脾虛息息相關。《黃帝內經》:「風邪上受,首先犯肺」,衛氣通於肺,肺又主氣屬衛,外合皮毛而主表。皮毛組織是抵禦外邪入侵的防線,其作用強弱取決於肺之衛氣充足與否。濕疹發病基礎是肺衛不固,若再遇風濕熱邪,邪氣鬱阻於肌膚則而致病;或飲食失節,過食辛辣動風之物,使脾失健運,濕從內生,鬱而化熱,濕熱相結,浸淫肌膚而致病;或是由於心緒煩擾,心火內生致血熱而致病。

總結

隨同現代生活水平的改善,日常節奏加快,生物製品廣泛使用,環境污染加重,過敏症個案不斷上升。西醫治療過敏症主要針對脫離致敏原、為身體脫敏、抗過敏,這樣更多是考慮外部因素,對某些過敏疾病的短期效果好,但長期效果不佳,病情反覆。傳統中醫藥治療過敏症的方針,更多是考慮調整人體臟腑陰陽的平衡和諧。因環境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不能改變的,或者在某一階段是不能改變的。致敏原作為一種“外邪”,只有在人體正氣不足,陰陽失衡的情況下,才能侵害身體引發過敏症。中醫治療過敏症,著重調節人體臟腑平衡,袪邪排毒,維持內部協調,長期效果好,不易復發。

返回網誌